越南/ 当年轻人用数字技术帮助长辈时
在数字时代,年轻的志愿者们正在与老人一起,引导他们进入数字世界。在行政中心的一个普通场景中,展现了人性、团结和代际认同的美好涌动。
一天上午,在地方当局的一个行政服务中心,气氛平静却充满意义。一位老人的手颤抖着按在一部老式电话上,他犹豫不决,迷失在更新医疗保险卡的电子表格中。在他身边,一位身着蓝色志愿者制服的年轻人轻轻地鞠了一躬。没有突兀的手势,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,有的只是安抚、耐心的语气。"然后是清晰的解释、亲切的微笑和真诚的支持。
点击一下,重新建立联系
老人回以微笑。不仅仅是出于感激。他的眼睛湿润了,也许仅仅是因为在这个堆满文件和印章的行政场所,他不再感到孤独。有人刚刚帮助他走进了数字时代的大门,带着尊重和人性。
大众数字学校:当团结成为教育。
过去,成年文盲参加扫盲班学习读写。如今,新的文盲--这次是数字文盲--正在出现。取代石板和粉笔的是触摸屏、二维码和在线平台。年轻的志愿者、学生或行政中心的工作人员代替教师,一步一步地指导他们的长辈学习这一新的数字字母表。
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,还有真正的融入感。"别担心,我们可以从头再来"、"慢慢来"、"我来教你"......这些在匆忙的社会中已不多见的简单话语,在温暖人心的同时,也消除了人们对技术落后的焦虑。
没有人生来就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在网上申报收入。年轻人在学校学习这些知识。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从孙辈那里了解到这些。因此,老年人在进入公共中心时感到不自在,吐露心声:"我不知道怎么做...... "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问题不在于老人,而在于社会有时没有向他们解释进步的要求。没有知识的传播,就不可能实现真正具有包容性的数字化转型。这种传授需要耐心、同理心......以及持续的人文关怀。
然而,这种交流并不是单向的。每一位陪伴长者的年轻人都会反过来发现一些基本的价值观:耐心、倾听和感恩。这样,每一次帮助都成为一堂真正的人生课。"一位志愿者在工作结束后说道:"我在这位老人身上看到了我爷爷的影子。"我在这位等待的女士的眼睛里看到了我的母亲"。
在这些悬而未决的时刻,问题不再仅仅是行政程序,而是人性的传承、代际之间的认同、跨时空的团结。
如果公共服务中心成为社会的新课堂会怎样?当然,这里有电子终端,但也有温柔的安抚声、支持的目光和伸出援手的年轻人。这不仅仅是一个查找文件的地方:这还是一个让人感到相互联系、相互认可的地方,是一个不会遗漏任何人的社区的一部分。
这是"数字扫盲"的出现--非官方的、自发的,但却是必不可少的。
心灵的使命
"一个都不能少":这不是口号,而是承诺。这是几代人之间的默契。每当一位老人能够通过应用程序自行发送文件,或者一位老奶奶能够在网上查询她的医疗保险待遇时,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。这是整个社会团结一致的进步。
年轻人的每一次点击,都是对过去牺牲的无声 "感谢"。他们的长辈经历过配给券,经历过没有规划或舒适的房屋,经历过重建的岁月。他们没有机会学习电脑,但他们奠定了现代越南世界的基础。因此,今天要帮助他们,就意味着要回报他们昨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。
帮助他们不仅仅是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。最重要的是,这是一种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。它意味着做一些事情,无论多么微小,以确保没有老人感到被遗弃。这也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机会,让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意义。
服务不会贬低服务者,相反,它能提升人的心灵。只有理解我们行动的深远意义,才能充分展现其价值。没有无足轻重的角色,只有无法或可能无法理解其行动重要性的心灵。
昨天的一代人教会了我们如何行走。今天,我们年轻人要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过数字桥梁。
这不是一种义务,而是一种敬意。也许这就是明天社会的起点。